房前屋后的槟榔树,既夯实了文明生态村环境基础,又给村民带来了稳定的生态经济收入树在村里,村在林中进入岭尾,最惹眼的是绿,最醉人的也是绿。
定安县的岭口镇四面环山,岭尾自然村就坐落在山脚下。120多户岭尾村民几户一组,相隔着数百米散居在村落里,把它们隔开的是形态各异的各种林木。高大的重阳木,繁茂的菠萝蜜树,挺拔的椰子树,生机盎然的荔枝树,还有挂着累累果实的杨桃树和成片种植的槟榔树,共同构成了岭尾村的绿色生态环境,屋在树边,树在村里,村在林中。
一条新修的环形水泥村道把全村连成一体。村道不大,两、三米宽,还延伸出数十条宽不到一米的村巷,直通各家各户。村头设一小景,在挂着果实的几棵杨桃树和菠萝蜜树边,就着地势种下了一丛丛的鸡蛋花、泰国扶桑、三角梅和叫不出名字的山乡野花。
正是薄暮时分,村民们荷着锄头、牵着水牛,三三两两归来。鸡鸣狗吠,倦鸟归林,却不见炊烟袅袅,原来各家各户都用上了生态环保的沼气。村民郭琼凤拉亮沼气灯,拧开煤气炉,一股蓝色的火苗瞬间跃出。郭琼凤告诉记者,沼气池就建在家里厕所和猪圈的边上,煮饭做菜都不用上山砍树烧木柴了。
槟榔树,摇钱树。在岭尾,房前村后种得最多的还是俊朗挺拔的槟榔树,这是岭尾人的摇钱树。
岭口是定安的槟榔之乡。镇委书记周克群掰指算来,槟榔是岭口生态经济的主色调,全镇种植面积达到7000多亩,年产青果2100多万斤,每年还要从外地增调1000万斤进行干果加工。槟榔树涵养水土、绿化环境、保护生态,还可增加农民收入,可谓一举多得。
在岭尾,3万多株槟榔树把全村围得严严实实,村头路尾的地块大多建起了槟榔园,发展庭院经济在这里得到极好的诠释。家里种有数百棵槟榔树、年收入好几千元,对岭尾人来说实在是稀松平常,不少人还外出包地摘果,进行干果加工。
去年下半年,村里创建文明生态村,大家一合计,在村里的空地上又种下了16万棵槟榔树。
夜幕里,路灯下,泡茶话桑麻,村民们谈论最多的还是槟榔的行情:谁谁包地摘果算得准,挣了许多;谁谁储存干果又见涨,赚了不少……正值槟榔花开,夜风里飘散着淡淡的香气。
创建催生新风尚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岭尾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,修村道、植花草、平整空地,配套建设三联通的沼气池。
4公里多的水泥村道,修了93天。经济社主任王廷万说,根本用不着动员,每天都有150多人义务出工,村里3部碎石机、8部手扶拖拉机、一部挖土机天天无偿上工地,有些外出人员也在双休日赶回来一起修路。为修村道拆猪圈、砍杂树,没
有一分钱补偿,大家毫无怨言。
漫步村巷,偶遇91岁的何惠波老人正在清扫村巷落叶。她说,以前村里没有像样的路,大家走的是林中踩出的小路,石头多,她上了岁数,不敢一个人走。现在村道、村巷修好了,她常常一个人出去闲逛,每天还要把自家屋前的村巷扫干净。
通水、通电、通路、通电话、通沼气,使岭尾人过上了安心舒适的新生活。村民王植河说,近年来村里一直保持着“五无”村庄的称号,即无吸毒、无治安案件、无超生、无赌博、无拖欠公粮。他养的鸡、种的槟榔离家都有一定距离,从来没有发生过偷盗现象。